left_leaf
slogan
ani_y_1
ani_u
ani_r
ani_y_2
ani_o_1
ani_o_2
學校歷史
plant
bird_nest
bird
music
Home path_arrow About School path_arrow School History

School History

本校之辦學團體為「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  THE MISSIONARY SISTERS OF THE IMMACULATE-CONCEPTION」簡稱M.I.C.。修會會祖可敬的戴麗雅修女( Venerable Délia Tétreault )心懷憧憬,希望將天主的愛傳給世界各地的兒童。一九二七年M.I.C. SISTERS 她們來到了香港。一九三零年在九龍成立了第一間學校--「德信學校」,一九五零年代成立第二間學校--「德望學校」,並於一九七零年代成立第三間學校「德愛中學」。現在讓我們看看「德望學校」成長的故事。

Délia Tétreault(1865 - 1941)
IMG_07433
Délia Dream
i1
1950年代
50

      一九五零年代,香港由本為人口疏落的漁村,變為城市。從中國內陸到香港來的兒童漸多,原有學校之數目未能容納所有適齡的學童。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之修女們,深明此情此景,開始在九龍尋覓另一片適合辦學之土地,開設第二間學校。「德望學校」就是這樣孕育出來的。

     一九五四年「德望」這顆小種籽先在九龍窩打老道壹佰貳拾伍(125)號,開始萌芽。當時只開辦了幼稚園和小學低年級。這棵幼苗在一九五五年便被移植於飛鵝山腳下的北九龍3810地段「德望崗」,開始她的成長。

.
ets

      香港的人口不斷增加,香港適齡學童的人口亦相應倍增。「德望學校」的班級亦因需求而擴展,由幼稚園、初小、高小漸漸增至初中。

1960年代
70

     原來的校舍其實已不敷應用,所以便在小學部背後的地段擴建中學部校舍。當中學部新校舍峻工後,不只中學部學生可以享用,就連小學部英文班學生也分一杯羹,她們佔用了「聖若瑟新翼」。而小學部中文班學生則留在原來校舍內,繼續她們的學習生活。從此,「德望學校」的校園內便擁抱著中、小學部的校舍。

1970年代
11092020101013-0001

     香港的經濟開始起飛,人民的生活質素日趨優化,而教育亦漸趨普及。此時香港的教育政策,重點在於發展中學教育。「德望中學部」亦不例外,學生人數驟然增加,原有的課室不敷應用,小學英文班便遷離「聖若瑟新翼」,讓給中學部學生使用。

1970年代
222

     小學部在一九七四年便開始踏上另一新里程。

英文班和中文班合併成為現行的小學部,同時變為全女校。

1980年代
80

     德望幼稚園學生留在九龍窩打老道125號上課,直至辦學團體決定暫時借出該處給德信幼稚園使用,才把餘下的班級遷到現在小學部校舍上課。到一九八二年便暫停收錄幼稚園生。

 

2000年代
0354

       時光飛逝,2000年初,修女們本着對教育的熱誠和堅持,積極籌備重建小學部及重辦幼稚園部,校址選定於德望崗上。2009年5月1日,幼稚園校舍施工完成,同年開始對外正式招生。

 

2010年
GHPKG

        2010年,幼稚園部正式重辦,共分上、下午班,學生組別分有高、低、幼三級,合共18班。

        2012年8月,為加強幼稚園部和小學部的聯繫性,幼稚園部正式改名為德望小學暨幼稚園,並沿用至今。

2020年
_W5A3014_3

       2020年為慶祝幼稚園重辦,本園於同年11月21-24日期間
舉行名為「起飛吧!孩子! 感恩十周年兒童藝術展」,
舉行地點於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,展出作品共有600多幅。
是次活動同時為世界上被遺忘及遺棄之小動物籌款,

活動中所有捐款全數撥捐保護動物之慈善機構。

floating_admission